不管学什么科目,学生都要找到一种感觉,在这种感觉之下,学生不仅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提升有信心,还能够知道自己如何做好每天的学习。这种感觉很难得,但是一旦自己找到了,在学习上,势必会上一个新的台阶。
下面的内容将会告诉你如何诱发这种感觉:
一、 用非凡的角度去思考学习
平凡角度:学生普遍认为自己的学习任务重;
非凡角度:为什么有的学生能够轻松完成? 平凡角度:题目我会做了,就是因为粗心没做对;
非凡角度:没有做对,意味着其中有自己不会的东西存在,要么是知识上的,要么是心态上的,要么是行为上的,要么是思维上的……
;凡角度:他之所以学习好,是因为他聪明,他父母是老师,他家有钱报补习班……而我没有;
非凡角度:我和他一开始是在同一起跑线上,我之所以比他差,是因为我每天的进步没有他每天的进步大……
用平凡的角度,学生如果容易产生消极能量;不妨用非凡的角度,学生就会产生积极能量。
任何一件事儿,换个角度看,祸福就难料了,相关的“引经据典”,我想无需我多说,学生张口都能来上那么几句。
二、 大方向要正确是前提
“笨鸟先飞,先飞没有先到”除了速度没别人快以外,方向问题,也是至关重要的。在数学中我们学过A点到B点之间的距离,线段最短,但是除了线段之外,有无数条路线可以做到从A点到达B点。但是多走了路,必然要多吃了苦。
如果大方向的导航不正确,势必会吃很多无用的苦。在实际情况中,初中阶段,我很少看到初一的学生会脑子中装着中考;高中阶段,我很少会看到高一的学生会脑子中装着高考,我们常说三点一线可以精准击中目标(而三点中的终点必然e大考。)
有多少学生去分析过历届大考中,章节知识点所占的比重,章节中的小节知识点所占的比重?有多少学生能够明确自己大考要考察哪些知识终点?
这些本身是学生的责任,现在老师承担起来了,但是又有几个学生去认真听过了?认真思考过了?
三、 从少量开始
思考源于细节,从少量中变着花样的去感悟,远比在大量中辛苦迷茫要好很多。孔子曰:“吾有知乎哉?无知也。有鄙夫问于我,空空如也,我叩其两端而竭焉。(我有学问吗?其实没有。有一个乡下人问我,我对他谈的问题本来一点也不知道。我只是从问题的两端去思考,这样对此问m就可以全部搞清楚了)”。老祖宗已经明确告诉我们,对任何迷茫的事情,从最简单开始,明知道线团中间最乱,而痴迷于如何去解中间的谜团,不如找到线团的两端,慢慢解开。
知识学习也同样如此,对学习没有清晰的认知,对知识的学习没有多少感悟的时候,不如从简单,少量开始。对简单,少量的知识点,熟练起来简单,变化花样的思路不复杂,感w自然多很多。
四、高频熟练
任何知识在不熟练的基础上,很难有感悟。在不熟练的基础之上,很难有应用思路。高频的熟练,不是做题,而是对于本源知识的常识化熟练。
我总是给每个学生灌输一个概念:要想驾驭习题,先要驾驭本源知识,如果学生都不知道一个章节中讲了多少知识点,那学生基于知识点的练习是无论如何都存在局限的。
高频熟练是本源知识的熟练,再此基础之上,对少量的题做精炼,思考知识点的应用方向;最后再通过题海的泛练去完善和拓展本源知识体系。这样不仅自己的时间投入会效率x,对知识的感悟也是深层次的,每到题目的练习也是目标明确,富有价值。
如果学生能够做好这4点,通过非凡的角度,调整自己积极的形态;通过大方向的把握,紧扣目标;通过少量的练习,平静自己学习的浮躁风,对知识产生细致的感悟;通过高频练习,让知识彻底内化成自己的常识。当做好这四点,学生能够找到驾驭所学知识的感觉。因为知道了少量知识怎么学,那么大量的知识学习无非就是无限的复制。